这里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西大的教师们将满腔热忱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春风化雨,孜孜不倦!本期“君师吾师”人物专栏,带你走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李俚教授。
从教28载,满怀着对机械工程教育事业的赤诚与执着,她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带领团队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机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她是高度自律的严师,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从课堂到实验室,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是她雷打不动的习惯,带领学生跑出学业加速度;她严慈相济,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以爱心和宽容滋养学生成长,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教育之路漫漫,育人之心灼灼。她就是李俚,学生又爱又怕的“72577”。
1
看到时,是紧张更是心安
“只要在学院门口看到‘72577’,我们的心就怦怦跳,会不自觉地加快脚步。”
“72577”是李俚的车牌号码,是比上课铃声更管用的学习信号。
工科实验讲求效率,李俚几乎每天都会询问课程设计进度,课题组的学生一看见她的车就会紧张地先问自己,今天的学习计划和实验进度都完成了吗?年复一年,李俚成为了高自律与严要求的代名词,这也鞭策着学生们不断进取,向上攀登。
“单片机开发压根没接触过,就连第一步怎么连接机械臂都弄不明白。”
2024届毕业生杨晨林在做“机械臂”的毕业设计时,一开始就遇到了拦路虎。那段时间,杨晨林既迷茫又焦虑,他对李俚老师说,自己想要放弃这个选题。李俚没有责备他,而是逐条帮他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弄清机械臂动作的底层逻辑是关键”。
李俚带着他和组员们到工程一线,与项目工程师面对面沟通,一点一点地调整参数、编辑程序,最终实现了机械臂的精确控制,杨晨林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还获得全国大学生“精雕杯”毕业设计大赛佳作奖。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杨晨林告诉记者:
“以前看到‘72577’是紧张,但这段时间看到这串数字更多的是安心。毕业设计是李老师给我上的本科生涯最后一课,我将受益终身。”
2
链式培养,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以前我们那个年代,一样产品可能三五年才会被更新换代,现在五个月研发不出新产品就会与行业脱节。”
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校必须发力;而发力点之一,就是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教学副院长,李俚深知,拘泥于教室和实验室,是培养不出复合创新型机械人才的。于是,她带领学院教学团队,到先进智能制造行业企业调研、寻求合作,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机制。
在李俚带领的教学团队的努力下,与玉柴、乘龙等30多个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产学研基地。“-康明斯工业动力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也纷纷揭牌成立,其中不乏“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机械工程学院通过机制链→能力链→载体链→育人生态链的新模式,形成“校中厂”“厂中校”育人新格局,力求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
“课堂所学只是基础,要想跟上行业发展,必须走进企业,跟着工程师的脚步不断前行。”
正在参加实训的21级学生莫涛南深有感触。课堂上,李俚常常与学生分享自己去企业调研获取的一手资料,布置综合性作业,指导学生深度参与上下游整体工业方案设计,身体力行协同育人,既要用到课上所学,还需要具体实践检验。
随着机械工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获得了一批建设成果:国家级、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各两个,区级专业评估“五星”两个、“四星”两个。在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川登喜大学共建中国一东盟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学院的基础上,今年5月,李俚等人前往泰国,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清迈大学、宋卡王子大学、素拉那立皇家大学等高校的领导和老师一同探索中国一东盟协同人才培养落地举措,为机械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路径再添新动力。
3
培养学子,要够踏实
“2020年2月9日,当我看到中国‘胖妞’运20飞抵武汉驰援抗疫时,瞬间落泪,太感动了!在那种特殊情况下,国家能以如此强大的力量给予人民支持,中国制造的实力不容小觑!”
李俚深知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培育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职业操守同样重要。课程启蒙时,她特别提到了《中国制造2025》。
“从主要依靠进口到具备自主生产能力,从制造业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旧四基’到一硬、一软、一网、一台‘新四基’,从传统的试错法工业体系到数字栾生的现代工艺体系……”
在李俚的课堂上,她会一步步引领学生了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奋斗历程,让学生逐步明确机械工程对现代制造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敬业观,激发他们为“制造强国”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
如何让培养的学生能力有所强、技术有所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李俚认为,工程教育一定要以企业为抓手、与企业需求相接轨,让行业所需与学院所教相辅相成。李俚的2010级学生温道明,正是通过学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毕业后入职了合作单位之一的广西玉柴公司,既是玉柴人也是西大人的他说:
“大三时通过校企合作这一桥梁,让我比同期学生更早有了对职业的认知。学校和李俚老师教会我的不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激励着我在工作中继续奋发图强!”
漫漫数十载执教如一日,李俚将前沿知识用心倾注于育人工作中,如此一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更为地方企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立足八桂大地、服务地方发展的实用型机械人才。采访接近尾声,李俚说道:
“我也收到过不少与学院合作的企业反馈,他们说:‘我们就要西大的学生,因为西大的学生够踏实!’我为所培养的学生们感到无比自豪!”
育人有温度,润物细无声。在李俚的办公室里摆着一幅字画:“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这是学生蔡新阳去年毕业时送给她的礼物。
回首执教生涯,李俚常说:“教书育人的工作是无价的,每每看到学生成长、取得成绩,作为老师,我感到非常高兴!有时候,看到毕业学生的留言,也非常感动!”
人才为兴邦之本,人才乃成事之基。李俚正以开拓创新的昂扬姿态,坚守在为、为制造强国培养人才的第一岗位。
勤恳朴诚,厚学致新
策划丨新媒体中心 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记者丨段颖/文字
段颖/图片,部分来源于受访者
协调丨达晓轩
排版丨黄宸
责编丨胡晗曦 吴冬颜
主编丨陈周硕
审核丨贾琦艳
监制丨李伟红
指导丨孙瑞
出品丨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