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3i9u91k_0Q-Zi0S572z_cA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在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领航指引下,在广大标准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硕果累累,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深入推进,基本形成了覆盖工程建设全行业,以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为核心,推荐性标准和团体标准相配套,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新型标准体系;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是为2024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此,《工程建设标准化》期刊聚焦2024年国家与工程建设领域重大政策及新闻事件,综合网络投票、个人推荐情况,并征求相关单位、专家意见,评选出2024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十大新闻,希望借此以窥过去一年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全貌。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标准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标准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标准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2月23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
4月2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5月1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7月15日~1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围绕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提出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8月2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鼓励先行先试,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以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重点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9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向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指出:“中国将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服务贸易,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服务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有序扩大服务市场对外开放……”
9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
12月2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科学布局和动态优化相结合、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相结合,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统筹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和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
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等政策出台
11月26日,为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承受适应能力强、恢复速度快的韧性城市,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针对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发展智慧住区、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开展数字家庭建设、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等 11 项重点任务作出部署。
《意见》明确,到 2027 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到 2030 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建成一批高水平韧性城市,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2月7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强“数字住建”整体布局,深入推进“数字住建”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发布《“数字住建”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改革创新、整体协同、数据赋能、安全可控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这条主线,加强“数字住建”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全面提升“数字住建”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促进数字技术和住房城乡建设业务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数字住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到2027 年年底,“数字住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 年年底,“数字住建”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数字住建”按照“2+2+N+3”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实施。第一个“2”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第二个“2”即构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政策标准保障体系“两大体系”;“N”即重点推进数字住房、数字工程、数字城市、数字村镇等“N大应用”;“3”即实现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大服务惠民“三大目标”。
其中,在夯实“数字住建”建设基础方面,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基础设施集约建设,融合打造“数字住建”底座,加快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推动数据汇聚治理和共享应用。在推进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数字化发展方面,发展智能安居的数字住房,打造智联协同的数字工程,建设智慧韧性的数字城市,构建智管宜居的数字村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意见》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发布的《规划》,为推动建设智慧韧性的数字城市提供政策支持。
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
3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标志着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质性工作已取得重大政策支持,建筑降碳按下了加速键。
《方案》指出,到2025年,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年增长0.2亿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超过55%,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积极进展。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推进,建筑用能结构更加优化,建成一批绿色低碳高品质建筑,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方案提出了十二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任务。
《方案》提出了提升城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推进城镇既有建筑改造升级;强化建筑运行节能降碳管理;推动建筑用能低碳转型;推进供热计量和按供热量收费;提升农房绿色低碳水平;推进绿色低碳建造;严格建筑拆除管理;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完善建筑领域能耗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强化法规标准支撑;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12方面的具体重点工作任务。
四、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 18 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 年)》
3 月 18 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 18 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 2025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就 2024 年至 2025 年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具体任务,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标准化自身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目前《纲要》提出的2025年四方面发展目标均已取得积极进展,为继续扎实推动《纲要》深入实施,制定了第二轮行动计划。本轮《行动计划》锚定2025年发展目标,紧扣《纲要》对“十四五”时期标准化发展的总体部署,以重点工作为牵引,由点及面推动《纲要》贯彻实施向纵深推进。
《行动计划》采用重点任务逐一列条的方式,结构安排上与《纲要》框架内容相对应,分三个板块,共三十五条。第一板块围绕标准化服务发展,从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提升现代化产业标准化水平、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推进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发展、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关键技术领域标准攻关、推动产品和服务消费标准升级、加快产业创新标准引领、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健全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机制等重点任务。第二板块围绕标准化自身发展,从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两方面,提出了提升标准供给质量、加强标准试验验证、强化标准化技术机构支撑、加强多层次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任务要求。第三板块是组织实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五、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 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
5月1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有关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进我国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深入推进公共安全领域标准化建设,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是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重要举措。《指导意见》明确,到2027年,基本建成结构优化、科学合理、国际兼容的公共安全标准体系,标准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标准化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标准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指导意见》从加强公共安全标准体系统筹布局、构建高效协同的标准化工作体系、推进数字化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等6个方面部署重点任务,明确在公共安全基础通用、社会治安、交通运输和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建筑产品设备等15个重点领域加强标准化建设。
《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定职责落实标准实施监督管理责任,从标准全生命周期视角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强制性标准实施,加强标准研制、实施和信息反馈闭环管理,在燃气具及配件、道路交通安全、消防等领域开展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及实施效果评估。加快研制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燃气具、燃气软管等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组织修订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等强制性国家标准。
在建筑产品设备领域,《指导意见》提出,以增强建筑抗震能力为目标,研究制修订工程抗震、减震、隔震相关产品标准,完善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建筑摩擦摆隔震支座、金属滑轨隔震支座、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产品标准。为保障施工安全,修订完善脚手架、建筑结构材料、幕墙胶粘剂、建筑部品部件等相关产品标准。
六、住房城乡建设部在京召开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
12月24日到25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作题为《深化改革 狠抓落实 奋力推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报告。
会议对2024年4大板块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盘点。会议指出,2025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是着力释放需求。把“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坚决落实到位,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发挥住房公积金支持作用。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货币化安置,在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居住条件。对群众改造意愿强烈、条件比较成熟的项目重点支持。二是着力改善供给。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以需定购、以需定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配售型保障房要加大力度,再帮助一大批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等实现安居。
第二,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一是着力优化和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满足城镇住房困难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市政府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特别是好房子供给。二是推动建立要素联动新机制,以编制实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为抓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房地产供需平衡、市场稳定。三是大力推进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有力有序推行现房销售,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四是加快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为房屋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五是完善房地产全过程监管,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第三,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一是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建立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查找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目标导向,找出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体检出的问题就是更新改造的重点。二是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三是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已排查出老化燃气管道的更新改造任务,基本消除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持续实施完整社区建设、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和老旧街区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建筑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口袋公园和城市绿道建设、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城市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等民生工程、发展工程。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四是构建城市管理新模式,完善“一委一办一平台”,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形成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五是以“新城建”为引擎打造高水平“数字住建”,系统推进数字家庭、智慧住区、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等任务,全方位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第四,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一是全面深化建筑业改革,变革建造方式,改革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等制度,健全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化建筑产业。二是以更高质量的制度供给激发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强大活力。全面梳理建筑业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凡是影响活力和积极性的,该改的改、该废的废。三是整体提升工程建设标准,国家标准提高底板、行业标准相应提升,鼓励支持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以标准提升引领建筑产业升级。四是更大范围推广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选择一些基础好的地区,支持打造形成现代化建筑产业链。五是把绿色建筑培育发展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25年实现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目标,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开展建筑光伏高质量发展试点。
第五,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一是提高住宅建设标准,发布新修订的《住宅项目规范》等住宅标准。二是构建支持住房品质提升的制度体系,大力发展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三是支持房企特别是大型房企打造一批好房子样板,把保障房率先建成好房子。四是推进老旧住宅更新改造,推广装配式装修,把老房子、旧房子变成好房子。五是大力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11 月 22 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会议。会议旨在总结交流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经验,研究探讨推进住房城乡建设标准化改革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深入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更好服务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会议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住建领域标准战线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来,在加快标准体制改革、创新标准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标准国际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在落实重点工作任务、编制关键技术标准、组织开展宣贯培训、加强标准实施监督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在提升标准质量水平、推动完成中心工作、服务住房城乡事业改革发展方面作出的新贡献。202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4项,国家标准局部修订12项,国家标准英文版12项;行业标准9项;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3项。会议指出,住房城乡建设标准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工程建设标准改革,以构建体系化的新型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框架为重点,深入调研,开拓创新,着重抓好标准体系优化转型,研究完善推荐性标准,进一步推进地方标准发展,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开创住房和城乡建设标准工作新局面。会议强调,下一步要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住房城乡建设标准高质量发展:一是服务大局做好重点标准编制;二是进一步做优做强标准体系;三是进一步完善标准工作机制;四是大力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五是不断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会议围绕标准化改革和新型标准体系、标准引领“好房子”建设、区域标准工作、地方标准化工作、标准数字化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发言和交流发言。
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 年)》
7月14日,为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工作,有效支撑我国碳排放双控和碳定价政策体系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 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细化部署“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到 2025 年面向企业、 项目、产品“三位一体”的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主要目标。《方案》明确了 16 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研制、加强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标准建设、加大项目碳减排标准供给、推动碳减排和碳清除技术标准攻关、提高工业领域能耗标准要求、加快产品能效标准更新升级、加强重点产品和设备循环利用标准研制、扩大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供给等 8 项 “双碳”标准重点任务,以及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双碳”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加强计量对碳排放核算的支撑保障、开展共性关键碳计量技术研究、加强重点领域计量技术研究、加强碳计量中心建设、完善“双碳”相关计量技术规范、加强能源计量监督管理等 8 项“双碳”计量重点任务。同时《方案》提出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宣贯培训、开展先行先试、加大经费支持、深化国际合作等 5 方面保障措施。
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8月7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引导团体标准组织(制定团体标准的社会团体)制定原创性、高质量标准,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共设置一级指标 4 项、二级指标 21 项、三级指标 59 项,其中包含关于收费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 18 项基本条件。依据《指标体系》开展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评价结果满分100分。为便于分类分级管理,评价结果95分以上为三星级,85分以上为二星级,70分以上为一星级。
要求各有关部门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依据《指标体系》指导相关团体标准组织进行能力建设,引导相关产业链上下游或同类团体标准组织联合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在政策制定等工作中可按程序重点采信评价结果为二星级及以上团体标准组织所发布的团体标准。
九、中国工程院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团体标准支撑高质量发展调研座谈会
7月17日,中国工程院调研座谈会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机关主楼501会议室隆重召开。这是中国工程院“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研究项目组就该项目的第一项课题“新形势下团体标准支撑高质量发展”进行的调研活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晖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赵宪庚院士在调研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负责同志作部标准化工作情况介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作协会团体标准工作汇报。
此次调研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带队,旨在深入了解标准化社团组织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相关工作的做法、经验与成效,为研究《纲要》在重点领域的实施听取意见和建议。调研组主要成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陈钢,原国务院参事张纲,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于欣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司一级巡视员付文飙,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创新司团标处处长宋国建,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处长杨波等。
出席会议的住房城乡建设部领导及司处负责人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姚天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一级巡视员王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标准规范处处长范苏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实施指导监督处处长聂明学。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长王俊,中国工程院院士、协会副理事长徐建,中国工程院院士、协会副理事长曾滨,协会驻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志新,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蔡成军,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弛,协会首席总工程师褚波及协会各部门负责同志等出席会议。
十、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四好建设”系列标准,组织评选工程建设标准科技创新奖,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10月18日,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等单位组织编制的《好住房技术导则》《好小区技术导则》《好社区技术导则》《好城区技术导则》“四好建设”系列标准发布试行。
“四好建设”系列标准发布试行后,于2024年10月19日在北京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举办的《建设“好房子”暨“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论坛》之分论坛《新型标准体系赋能中国好住房建设论坛》,以及11月3日在成都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举办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学术大会》上,进行了发布及赠书活动,并邀请系列标准编制专家进行了标准宣讲,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和行业代表的积极肯定,在建设系统和社会舆论方面取得积极热烈反响。
在2024年12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作工作报告。会议对2024年4大版块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盘点,在住房和房地产板块,报告指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好住房技术导则》等“四好建设”试行标准,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技术导则、制定标准,引导房企积极建设好房子。参加会议代表的文件袋都是沉甸甸的,代表们说今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印发的文件资料非常丰富,是历年之最,也有很多创新,其中包括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等单位组织编制的《好住房技术导则》《好小区技术导则》《好社区技术导则》《好城区技术导则》“四好建设”系列标准。大家对这四本绿色“小册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议期间积极翻阅研读,有些代表说:推进“四好建设”没有标准不行,标准化协会今年干了一件大事,也是了不起的事,为地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新华社所属新华网、人民日报社所属人民网、中国新闻社所属中国新闻网等中央主要媒体,以及封面新闻等地方媒体对“四好建设”系列标准进行了重点报道。其中,11月11日,新华网以《提供技术指引与参考,“四好建设”系列标准发布试行》为题进行了报道,两日内点阅量即超过200万人次。11月4日,中国新闻网以《百姓选“好房子”的“四好建设”标准体系发布》为题进行了报道,共计22.2万人次点阅,626人点赞。11月3日,封面新闻推送了题为《什么是好房子好小区?住建系统4项“技术”导则在成都发布》的图文消息,6.5万人次点阅。上述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的正面舆情反映,有读者在新闻报道的评论区留言表示:“住建部这次做得挺到位”;“期待更多城市跟进实施”;“希望这些标准能普及全国”;“完善住房功能,优化住房性能”;“这下买房有标准了,真好!”;“以后选房就按这个来吧”;“技术导则能提升居住质量”;“感觉以后的房子会更靠谱”等。
为对在工程建设标准化科学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工作中,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标准项目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奖励, 萃拔出一大批高水平的标准科技创新成果、标准创新团队和标准化领军人才,推动形成了以榜样引领发展的巨大动能,进一步调动广大标准化工作者和各有关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工程建设领域科技进步和高质量发展。11月3日,工程建设标准科技创新奖颁奖会议在成都举行。此次表彰活动以“弘扬科学家精神,致敬标准化工作者”为主题。此次评选出《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2021等54项标准获得“标准项目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创新团队等10个团队获得“创新团队奖”;曾滨、张纲等10位专家获得“标准创新成就奖(原标准大师奖)”,万碧玉等10位专家获得“标准国际化人才奖”,王立群等17位专家获得“青年创新奖”。
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最高技术管理机构——ISO 技术管理局通过2024年第45号决议,正式批准在该组织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委员会(ISO/TC 71)下成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分委会(ISO/TC 71/SC 9,以下简称分委会),并将分委会秘书处设在中国。ISO/TC 71技术委员会全体成员国经投票表决,形成第247号文件,决定任命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韩林海教授担任分委会首任主席。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批准,同意由承担分委会秘书处,并由侯川川副教授任分委会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