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之南、边海之交、邕江之畔、绿城之中,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部区合建”高校。
“一代宗师”马君武
“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这是首任校长马君武先生在任内撰写的一幅对联。正是怀着这种为壮乡培育佳弟子、为八桂输送栋梁才的雄心壮志,马君武先生与他的一批同道者于1928年10月创办了。从此,首开了广西高等教育的先河。马君武先生为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两度出任校长(1928.10—1936.7;1939.9—1940.8)。
马君武(1881-1940),1881生于广西桂林恭城县,名和,原名道凝,字厚山,别署贵公,号君武。著名教育家、科学家和民主革命家。中国第一位留德工学博士,中国同盟会第一批盟员,上海中国公学、大夏大学、第一任校长,曾任同盟会执行部书记长,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府秘书长,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和临时参议院参议员、交通部部长,广西省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抗战爆发后任最高国防会议参议及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被誉为“一代宗师”、教育界“北蔡南马”。
马君武自幼苦学,后考入广西体用学堂。1901年自费赴日留学,初与梁启超办《新民从报》,旋追随孙中山革命。1903年,入日本京都大学学应用化学。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马君武为首批盟员,参加起草同盟会章程,被选为执行部书记长,并任广西主盟。1906年回上海创办中国公学,次年赴德国入柏林工业大学学冶金,获工学学士学位。辛亥革命前夕回国,出任《民立报》主笔,呼号革命。参与创建中华民国,推选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民国始元,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和临时参议院参议员,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失败后再赴德国入柏林农科大学,稍后兼任波鸿化学工厂工程师,于1915年获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16年回国,任军政府交通部部长及广州石井兵工厂部工程师,1921年任非常大总统府秘书长,同年出任广西省长,次年遭“自治军”袭击,夫人彭文蟾中弹殒命,马君武随即通电辞去广西省长职务。
1924年,马君武任上海大夏大学校长。次年受冯玉祥、段祺瑞的邀请,随孙中山到北京商谈国是,又被北京工业大学聘为校长,还短期担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1926年3月,段祺瑞政府枪杀和平请愿的学生,发生“三·一八惨案”,马君武为此愤而辞职,仍回大夏大学任校长。
1928年,应新桂系主政的广西当局邀请,回广西创办,任校长。1932年兼任两广硫酸厂厂长。1937年抗战爆发,任最高国防会议参议及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马君武复任国立校长,次年病逝于任上。噩耗传出,惊动高层,学界震悼。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通过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持送挽幛祭奠,学术名流翁文灏、竺可桢、萨本栋及上海大夏大学等也都拍发唁电。
马君武是著名科学家,一生译著颇丰。主要有《物种起源》、《达尔文》、《民约论》、《弥勒约翰之说》、《税赋论》、《代数学》、《矿物学》等。
马君武还是诗人,著有《马君武诗稿》。他的诗,以鼓吹新学思潮和爱国主义为特色,总是洋溢着乐观、光明的基调。如民国初肇时,马君武写下《京华早春》抒发雄心壮志:“山深三月犹微雪,林密长宵觉峭寒。图籍纵横忽有得,神思起伏渺无端。百年以后谁雄长,万事当前只乐观。欲以一身撼天下,须于平地起波澜。”
马君武题写的校名
马君武的题词
马君武亲撰的校歌
马君武与孙中山先生
桂林良丰马君武先生墓